澳門政府文化局跟北京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,近年出版了一系列澳門文化叢書,選題十分豐富。剛看完這個系列中,戚印平著《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》,頗能把澳門聖保祿學院的來龍去脈,財政來源和建校的人事糾紛說個一清二楚。
聖保祿學院的遺址,便是今天的澳門旅遊熱門景點大三巴牌坊,「三巴」是聖保祿的葡文譯音,當時澳門居民把聖保祿學院稱為「三巴廟」或「三巴寺」。
澳門聖保祿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of St.
Paul)是四百多年前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創辦的第一所西方模式的大學,既為從歐洲來遠東的神父和修士提供神學和哲學課程,安排他們早來遠東,一面學習一面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,同時也教授中國語言和典籍,增加他們對儒家文化的認識,讓他們學成後以儒者身份對外交往,向當地的上層社會傳教。學院也收錄來自中國和日本的當地修生,教導他們拉丁文、葡萄牙文和
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