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香港市民特別著意尋找貨真價實,真正在源出香港的生活傳統,希望向聯合國申報,列入為世界非物質文明項目。其實在芸芸生活傳統中,在街邊經營熟食的固定攤檔小販,我們習慣叫作「大牌檔」的飲食去處,最屬當之無愧。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都曾經光顧過「大牌檔」,不少遊客更視之為香港城市特色,其他城市少見的獨特風景。
上一世紀經營熟食的「大牌檔」曾經盛極一時,最高峰時期曾經有過千家。一般勞工階級一日三餐都在此解決,也是不少在鬧市上班的白領階級的午飯之所。聽說上一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有些有閒階級人士上舞廳,替「小姐」買鐘外出吃宵夜(夜宵),也常「幫襯」(光顧)「大牌檔」,以其就近露天明爐猛火煎炒,「夠晒鑊氣」(指炒菜時從鑊中飄出來的香氣、熱氣甚足夠)也。今天的不少老牌名店食肆,昔日都是由「大牌檔」開始的,如以燒鵝譽滿東南亞的富豪飯堂鏞記、以清湯牛腩馳名的九記、號稱雲吞世家的麥奀記
↧